有一種粉絲叫“粉絲閱讀”
http://www.ourbestchance.com 日期:2014年06月18日09:31 來源:搜狐網(wǎng)
閱讀本該是一個私人性、個人化的精神活動,如今變成了“集體舞”和“團體操”。加之有媒體的渲染炒作,“粉絲閱讀”不斷升溫,儼然有“非粉絲,不閱讀”的架勢。
暢銷書或明星作者是一種文化品牌。“粉絲閱讀”乃是品牌作用的結(jié)果。
粉絲閱讀不能沒有,但不能大面積存在。它若演變?yōu)橐环N波瀾壯闊的風(fēng)潮,就不是一個健康的文化癥候了。
張濤甫:復(fù)旦大學(xué)新聞學(xué)院教授。
本質(zhì)的閱讀應(yīng)是一個人的事件,不需要看人眼色,也不必屈從他人的意志。即是說,我的閱讀我做主,誰也不能有干涉我的權(quán)力。但要真正做到從我內(nèi)心,做到自由、自主的閱讀,恐怕也不太容易。人們會自覺或不自覺地,把自己交出去,成為別人的尾巴或奴隸。在閱讀過程中,有的讀者不是依據(jù)自己的閱讀感受和理性去判斷一本書、一個作者,而是根據(jù)外在于自我的其他因素或力量,作出判斷。偶爾有這種不自主的閱讀心態(tài)是正常的,真正做到獨立自主不為外力所動是有難度的,即便有批判意識的人,也不可能時刻警醒,也會有理智短路、感性塌方的時候。但若“從他”的心態(tài)成為一種常態(tài),甚至形成頑固的心理定勢,就該當(dāng)心了。
如今的閱讀,似乎不再是一個私人事件,已一步步地淪為一種時尚活動。在很多時候,閱讀不再是聽從自己內(nèi)心的判斷,而是要看我身外世界的閱讀風(fēng)尚,看別人在圍觀什么書、什么作者。這種心態(tài)不太正常。有一種閱讀現(xiàn)象,于今尤甚:閱讀成為一種扎堆圍觀的群體行動。閱讀本該是一個私人性、個人化的精神活動,如今變成了“集體舞”和“團體操”。加之有媒體的渲染炒作,“粉絲閱讀”不斷升溫,儼然有“非粉絲,不閱讀”的架勢。我把這種閱讀現(xiàn)象稱之為“粉絲閱讀”。我們常見到某暢銷書作家簽名售書時粉絲爆棚的場景。2006年,某著名暢銷書作家在上海書展簽售,創(chuàng)下了“半天簽壞8支筆,兩天賣掉萬本書”的紀(jì)錄。從市場角度看,這種現(xiàn)場直銷的方式著實有效果,利用名家的“現(xiàn)場直播”,將粉絲們零距離地與偶像拉在一起。在簽售現(xiàn)場,明星作者的簽名更像是一場表演。書在這場表演中只是一個道具,真正的主角在書之外。
有言道:“物以類聚,人以群分”。這在“粉絲閱讀”中表現(xiàn)尤為顯豁。如今的閱讀活動,好像一個人閱讀都不太好意思說出來,落單式閱讀似乎落伍了。閱讀像是趕場,越是人多的場子,越是要往里擠。孤燈只影的閱讀太寂寞,閱讀也要抱團取暖。“粉絲閱讀”就是相互傳染的結(jié)果,它像流行感冒似的,一個傳一個,迅速蔓延成一大片。“粉絲閱讀”成了一種時尚,什么時候流行看什么書,就像什么季節(jié)流行時裝一樣。一個閱讀時尚出來,就有一大批的消費者跟進。粉絲們看書,不是基于自己的判斷,而是看到周圍的人在看什么書,自己心中的偶像作者出了什么書。圍繞一個個明星作者,形成了一撥一撥的粉絲受眾。粉絲的從眾心理造成閱讀的“羊群效應(yīng)”。
“粉絲閱讀”是一種狹隘的閱讀。粉絲的心里,不可能海納百川、兼容多元。在某時某刻,只會專注他心目中的偶像,萬般寵愛于一身;至于偶像之外的作者,都是浮云。有人說,有這種強烈偏好的讀者是可愛的、可貴的,但閱讀不是搞情感派對,更不是精神結(jié)婚。閱讀有情感的跟進,但當(dāng)以理性為基矗常言道,讀書明智、讀書明理。如果讀書讀成一根筋,除了自己心儀的某某某,其他皆不入眼,這就把自己讀狹隘了。常見到,粉絲們在網(wǎng)上“站隊”,為捍衛(wèi)他們心中的偶像,大打口水仗,很多爭吵不是基于理性,而是意氣之爭,上演“貼標(biāo)簽”、“潑臟水”、“約架”等等劇目,搞得熱鬧非凡。這些表現(xiàn),都讓本該脫俗的閱讀活動蒙上了灰塵。
在正常的閱讀活動中,讀者與作者往往是一種平等的精神交流,彼此以書為媒,形成精神交往活動。這種交往剔除世俗性的尊卑利害,可以直奔主題,推心置腹。但粉絲閱讀就不會這樣:它是一種起點不平等的精神叩拜。一個在高處接受膜拜,一個在低處頂禮叩首。這種不對等的關(guān)系不是基于理性的判斷,而是基于一種感覺。這種感覺遠離理性的批判。在浮躁的今天,清澈的閱讀畢竟是稀缺的,就需要大量混沌的大眾閱讀,為閱讀提供流量,為出版提供群眾基矗正是這種成色不高的粉絲閱讀,拉動圖書市場的繁榮。否則,純粹靠結(jié)結(jié)實實的閱讀去支撐圖書市場,真的是太辛苦了。粉絲閱讀形成大批量的需求,會帶來豐厚的市場回報。也就是說,粉絲們越起勁,出版商和作者就會越開心。閱讀被市場劫持,閱讀泡沫被吹得越來越大,致使閱讀離其本真越來越遠。
“粉絲閱讀”于今為烈。原因何在?原因有三:一是圖書太多,而人們的閱讀能力則是有限的。2012年全國出版圖書總量接近40萬種,為世界第一。而人均紙質(zhì)圖書閱讀量為4.39本,人均閱讀電子書2.35本,兩項加起來不及7本。要在40萬圖書中挑選7本書,讀者的機會成本太高。于是很多人看書,就不會千挑萬選,而是看閱讀時尚,跟風(fēng)閱讀。二是市場炒作。有很多書的暢銷,不完全是內(nèi)容好,而是市場運作使然。市場運作,離不開品牌。暢銷書或明星作者是一種文化品牌。“粉絲閱讀”乃是品牌作用的結(jié)果。三是浮躁的讀書心態(tài)。如今的大眾閱讀,也受到社會浮躁之風(fēng)的浸染。浮躁的內(nèi)心放不下一本安靜的書?觳臀幕c即時消費互為因果,催生出“粉絲閱讀”。
“水至清則無魚”。粉絲閱讀不能沒有,但不能大面積存在。它若演變?yōu)橐环N波瀾壯闊的風(fēng)潮,就不是一個健康的文化癥候了。“粉絲閱讀”造成一種虛假的文化繁榮,表面上熱鬧,但內(nèi)虛得厲害。一陣風(fēng)過后,可能會是一地雞毛。因此,當(dāng)慎重面對。